来源:天风国际
如果把机器人的行情与新能源汽车相类比的话,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市场赋予相关公司的估值水平不同。历史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于5%时,相关汽车零部件公司估值能达到30-50倍。当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到5%到40%的区间内,相关公司能享有20-30倍估值。而当新能源车渗透率高于40%时,相关公司估值在15-20倍。所以在产业发展初期,渗透率很低的阶段,相关公司会处于一个拔估值过程中。现在就还处于爆发前期,即使马斯克在2027年生产100万台人形机器人,全球人形机器人总销量在400-500万台,也仍处于一个B端全面应用,开始向C端渗透的阶段,此时相关零部件公司享有30-50倍估值是合理的。
说到板块,主要是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相关的制造业板块。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包括躯干,四肢和手部等结构。四肢部分,需要有执行器,包括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执行器里又会涉及到电机,减速器,滚珠丝杠,传感器等环节。如果按照未来人形机器人产量,计算各个环节价值量的话,还是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的。这也是现阶段市场拔估值的主要锚。
责任编辑: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