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飞”到常熟来了!
2月27日,常熟赴上海招商,捧回24颗产业“金种子”,其中就包含动力电池北斗定位产业链合作项目。未来,这一项目将专注于北斗应用产业的模组研发、销售及应用推广,同时逐步建设北斗模组生产线。
一批类似北斗卫星这样的高科技项目落户,引领着常熟锚定更高品质“江南福地”砥砺前行。
站在新的关口回望,2024年,常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9.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超过全国千分之二的GDP,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第四。
这背后是常熟上下求新思变、善谋实干的交响共舞。
在全年近5000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中,38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工业产值占比40%,挺起了制造大市的脊梁;17个国家级人才计划,9项省科学技术奖,新增5家省独角兽企业、9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合力迸发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全省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首只战略性新兴产业子基金先后落地,出台五项专享服务机制,为在常熟创新创业的人才铺就发展大道。
岁序更迭,常熟跨入了又一个接续奋斗的春天。这座以制造业为立身之本的城市,正乘着“智变”的东风起锚行舟,以敢想敢干的拼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增强产业韧性
第九届亚冬会上,中国冰雪健儿以突破性的优异成绩再一次创造历史。赛场外,“常熟制造”默默发力。
冰上项目要求严苛,空气湿度、温度的些微差池都可能影响运动健儿正常发挥。由常熟企业——迪思特空气处理设备(常熟)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4台第二代转轮除湿机,将场内的湿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经测试,该型号产品除湿性能更强,与初代产品相比能耗降低约28%。”公司总经理汪永军说。
从第十三届冬运会到第十四届冬运会,从北京冬奥会到第九届亚冬会,迪思特完善的除湿和节能方案设计、专业的除湿系统及设备频频亮相冰雪盛会,展示“常熟制造”的硬核实力。
常熟向来以制造业为立市之本,去年其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产值316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声学等新兴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首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典型案例名单》,全国22家企业级案例入选。波司登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打造服装全链智慧协同新生态,提升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效率》入围,是苏州唯一入选的企业案例。
波司登专注羽绒服领域48年,何以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其秘诀在于智改数转。
数据显示,数字化赋能之下,员工由原来的每人出款1件需15—20天,提速至每人每天可出款1000件;端头样开发从100天降至27天。2024年,首款由AI智能设计的“波司登单壳冲锋衣”产品量产落地,首批订货量达3.6万件。在波司登的引领下,常熟目前已经助力全市7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3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9%。
龙头企业发展脉搏强劲,新鲜血液同样也在持续引入。
去年,常熟签约超亿元项目180个,其中超10亿元和超亿美元项目28个。总投资778亿元的223个重点项目开工,其中38个实现“拿地即开工”;总投资278亿元的86个重点项目竣工,其中20个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用。
常熟产业项目的加速集聚,得益于其多年如一日地狠抓工业投资。去年,常熟完成工业投资320亿元,连续6年领跑苏州。“抓工业投资,既要注重招商引资,也要重视存量资产的盘活。”常熟市工信局副局长叶斌认为,常熟工业投资持续领跑苏州,正是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稳健的有力体现。
为应对新增工业土地空间有限的挑战,常熟去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500亩,启动建设21个存量产业用地更新片区,不断向存量土地寻求发展空间。
位于尚湖镇翁家庄村的梦飞智能科技园,原是一个容纳了11家小型作坊的老旧工业小区。2023年3月,村里自筹资金1亿元启动存量更新项目。去年3月,5栋现代化、高标准厂房在原址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低效产业用地,还为尚湖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产业园已有4个项目入驻,今年2月底已完成全部厂房的出租工作。”尚湖镇翁家庄村党委书记查志明说,这将为翁家庄村带来约1000万元的村级收入,比原工业小区的租金增长了近8倍。
营造创新生态
2月18日,一款针对成人2型糖尿病的国家一类创新药“怡诺轻”,在智享生物常熟工厂全球首发,有望打破进口药物的长期垄断,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这是智享生物成立后签署的第一个从晚期临床到获批上市的完整商业化生产项目。
智享生物主要为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药物研发、生产以及相关技术服务,是国内少数具备核心技术、规模量产能力和商业化闭环综合能力的企业,拥有8条原液生产线和7条制剂生产线。公司生产总监邓寅透露,目前,公司在研的商业化品种总数超过10个,未来将有更多商业化品种获批上市,为更多客户的药品可及性提供帮助。
企业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催生了常熟创新发展硕果累累。
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苏南唯一的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常熟坚持高位推动政策集成、资源统筹、区域创新,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带动产业攀“高”逐“新”。
常熟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常熟连续4年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排名前三;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5.6%;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创历史新高;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1.6件、增长19.7%。
科技创新的“车轮”得以滚滚向前,离不开“千里马”的牵引。常熟通过活动引才、飞地引才、机构引才、校园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种形式,调动多方资源,全力加速人才集聚。
“我的学生、同事、朋友知道我在筹建声谷,都主动向我推荐人才,有些人才甚至自己找上门。”常熟声学产业发展至今,令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卢明辉始终心怀感激的是,很多常熟人原在其他地方就职,听说家乡要打造声谷,毅然决然辞职回家,全力支持声学产业发展。
“打造声谷是声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无数声学人心中的美好愿景。”在卢明辉的带动下,400余名声学人才陆续来到常熟,投身声谷建设。
在科创领域,人们经常用“死亡之谷”来形容原创技术和产业化之间的鸿沟。而在常熟,这个距离正不断拉近,无限趋近于零。
走进苏州恒瑞达家用地垫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充斥着开年即冲刺的强劲势头。去年以来,恒瑞达革新工艺,成功推出无甲酰胺环保地垫,一举打入日本和欧美市场,年销售额增长15%。这份亮眼成绩,得益于其与常熟理工学院以“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开展的技术合作。
“对符合‘先使用后付费’要求的项目以合同实际支付金额的10%,按1∶4的比例给予受让方与许可方政策补贴,鼓励担保机构为‘先使用后付费’开发专项保险产品。”常熟市科技局副局长钱人杰介绍,希望通过政策的出台,发挥资金的撬动作用,推动校企双方迈出合作的关键第一步。
2024年,常熟开展产学研合作220余项,其中,53项采用“先使用后付费”转化模式,涉及资金2786万元;新增“揭榜挂帅”项目8个,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亿元。
厚植营商沃土
在常熟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产业蝶变的精彩故事不断上演。这一项项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绩,正是城市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和经营主体彼此成就的最佳佐证。“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这是常熟许下的真诚承诺。
“利来国际(中国区)最老牌官网靠前服务多一点,企业就少跑一点。”日前,常熟市水务局局长葛昊旻“换位”以企业主身份体验涉水项目审批,办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多头跑、耗时长”痛点,随即推出“套餐式服务”流程、“立项+水保”一件事服务,将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3—4天。
“一份材料即可办结,节约不少时间和精力。”新德宸房地产(常熟)有限公司负责人拿到审批单之后欣喜万分,原来供水报装、排水许可要分别办理,现在流程简单明了。
今年1月起,常熟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跑出营商环境的温度,更跑出了服务升级加速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常熟设定解题“硬指标”,即简单问题7个工作日内处理;复杂棘手难题,则依托“民呼我为”“虞企通”等线上平台及时派单处理;“一事一议”,做到月内攻坚不留死角。
在常熟,不管什么规�:屠嘈偷钠笠担寄苷业绞屎献约旱某沙ぢ肪�,享受便捷的贴心服务,好环境如活水灌溉企业“茁壮成长”。
去年以来,常熟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两个服务中心”和“专享服务机制”,打造“1+14+28”市、镇、产业园三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体系。截至2月初,各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已处办企业诉求超7000条,诉求处置完成率100%,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一边培土,一边耕耘,常熟满怀自信,在沃土之上勾画一幅“产业森林”蓝图。1月16日,常熟启动专精特新“育林参天”项目,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倍增成林、科创人才企业枝繁叶茂,开展播种、护苗、育树、造林、参天“五大专项行动”。细细翻看这五大专项行动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常熟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困难,提出了扶持之策。例如,聚焦科创企业、初创团队、人才项目,每年精准供给100万平方米优质创新载体、3000万元创新创业专项支持资金、500个人才计划专项支持名额;聚焦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对企业首笔订单给予最高50%的销售额支持……
来自内蒙古的张越,去年在日本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决定回国发展,经过多方考察,选择来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如今,他已经成为销售部门的业务骨干,同时还承担起了公司国内员工的外语培训工作。
初到常熟时,张越就住在“青年人才驿站”。“‘青年人才驿站’帮助我找到非常理想的一份工作,人性化的服务让我有信心在常熟更好地发展。”张越对“青年人才驿站”的服务赞不绝口,深切感受到了常熟对人才的尊重与关怀。据了解,常熟“青年人才驿站”经过2年多的持续建设与运营,点位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如今的18个,共计可提供房源超过200间。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拥有优越自然生态的常熟,入春以来处处透着生机与活力,这座敢于创造的城市,在多方携手奔赴的壮阔征途中,焕发出百川奔腾入海的豪迈气魄与开放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