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
自2020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逐渐走到聚光灯之下,基金经理队伍中的人才流动也越发被投资者关注。有些基金经理通过跳槽晋升管理层,也有些基金经理主动放弃高管职位回归一线。在行业限薪的大背景下,基金经理是否还热衷“升官”?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已经有崔建波、魏晓雪、李晓西、李文宾等多位基金经理通过跳槽晋升为管理层。
相比跳槽晋升,自去年以来,也有些基金经理反其道而行,主动退出了管理层队伍,重回投资一线。
2024年3月,安信基金公告,张翼飞因工作安排离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转任安信基金首席投资官(混合资产CIO)。张翼飞是“固收+”领域的知名基金经理,并凭借优异业绩在2023年5月升任公司副总经理,进入高管序列,但在时隔不到一年便离任副总经理职务,转向投研工作。
去年9月份,黄海、乔亮因工作安排卸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此次变更后,黄海转任万家基金投资总监、首席投资官、基金经理,乔亮转任公司首席量化投资官、基金经理。黄海曾因摘得2022年“公募冠军”而一举成名,而乔亮则是万家基金的量化投资部总监,2023年11月刚刚升任公司副总经理。对此,公司曾表示,此次转任主要为了更聚焦投资业务,全力为投资者创造持续且稳定的长期价值,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两位均不在高管序列。
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在“投”与“仕”、管理与投研之间重新选择。
“作为企业,基金公司同时需要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虽然部分基金经理在做投资的同时也可以做好管理工作,但更多基金经理仍属于专业人才,或并不适合日常管理业务。不少基金公司出于对优秀基金经理的褒奖或对于其离开的担忧,可能会进行名义上的人事安排,但从长期来看这可能会降低管理效率,对公司内部文化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某公募副总经理表示,从优秀企业经验来看,高管层对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因此基金公司应落实核心高管的治理职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或是更好的选择。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公募机构未来发展方向。其中提到“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刘万里SF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