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
体外诊断(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如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产品和服务,目前已经成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必不可少的医学手段。
根据华经产业数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IVD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萌芽初创到高速发展的产业升级全过程。数据显示,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自2016年的430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1197亿元。
尽管数据看似繁荣,但行业内部正经历着显著的分化。近日,根据公开信息,
这意味着,在国内医�?胤颜咄菩小⒓沙L约叭蚓家搅剖谐∨畈⒄沟乃赜跋煜�,企业亟需重新审视其生存法则。
对于IVD企业而言,这几年过得并不轻松,IVD企业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经营压力,行业内部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
相较于透景生命近五年上半年一直在1亿元至3亿元的营收规模徘徊,热景生物曾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接近36亿元的营收,此后跌至20.46亿元,再逐步跌至2.49亿元。
“集采之下,越同质化的产品降价幅度越大,一定程度上倒逼企业必须得保持竞争优势,减少大量的重复开发成本;同时,毛利率的降低,也意味着企业不得不追求降本增效。”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正如某IVD上市公司CEO所言:“利来国际(中国区)最老牌官网正从医疗行业的‘军火商’向‘战场指挥官’转变,这个蜕变过程必然伴随阵痛,但也是重获新生的唯一通路。”
AI+医疗被认为是重获新生的重要路径。2025年初,DeepSeek在医疗领域掀起了一片浪潮,而面对“AI+生命科学”时代的呼啸而至,IVD也希冀抓住这次潮流下的市场机遇,多家企业合作布局AI+医疗也成为产业趋势。
例如,华大集团与
迪安诊断轮值总裁师玉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我国,长期以来,各行各业均踏上了国产升级的征程,尤其在技术壁垒高耸的领域,国产升级的步伐虽缓却坚。
基因测序作为一个相对较慢发展的行业,其发展也是逐步迭代而来的。从家电、高铁到大飞机,基因测序行业也遵循了这一路径,这是一条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突破那些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在各行各业的迭代过程中,产业链实现了升级。整机零部件的国产化比例从50%至60%区间迅速跃升至100%的全面国产化。,
在产业链上下游,一方面,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如何无缝衔接并再开发整体应用所积累的数据,也成了关键所在。正如胡教授所讲,因美纳平台如何切换到华大智造,经历了技术迭代和数据积累的过程,这也是各行各业所经历的。迪安诊断更多地服务于临床,临床数据也是一个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它也伴随着组学技术研究的更新,数据的积累将更有利于后续应用端的研发。
关于AI,师玉鹏介绍,迪安的长期战略是成为一家医疗大数据公司,“因此利来国际(中国区)最老牌官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数据治理、开发及建模的工作。”
目前,AI应用发展到了关键阶段,需要利用算料来喂养这些算法模型。“在医疗行业,就是如何利用人体测量的各种数据来喂养模型,以及有多少数据可以用于喂养。华大的基因组学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数据的积累需要从基因到转录、代谢蛋白,再到疾病的表观层面,唯有构建完整的数据链条,方能彰显其真正价值。”师玉鹏说。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需求极为迫切。例如,在解读基因检测报告时,AI能够迅速提供信息,包括伴随诊断的用药建议、可选药物的分析以及耐药基因的检测等,从而极大提升了临床医生对患者诊疗的效率。这不仅在疾病的诊疗中发挥作用,在早期诊断、早期筛查、慢性病管理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和需求。早期诊断和筛查需要数据、人群、队列的不断研究,AI模型助力靶点发现及诊断标志物开发,药企借此合成蛋白质、小分子,效率提升5至10倍乃至更高。
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由于人体的指标繁多,如血压、日常代谢监测等,因此这些领域被认为成为AI应用的绝佳实例。
“近期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市值的显著上涨,部分原因是估值的回归,同时市场对AI算力算法的门槛降低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医疗的人体生命科学数据在应用端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不仅对人民群众有益,对疾病的诊治有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国家的医保体系产生了正面效应。”师玉鹏表示,当前,患者多组学数据的累积,为医疗AI的临床应用发展奠定基�。碧嵘诓抗ぷ餍�,加速制药企业新药研发,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
近年来,面对大数据驱动下的范式变革,IVD产业也在加速破局,为此,从业者选择持续构建开放、多元、平衡的SEQALL生态圈,期盼借助生态圈的合力,共谋发展、共赢未来、共同撬动全新范式。
除了加速在AI+医疗领域的合作布局,“出海”也被认为是IVD企业破局的重要策略方向。
AlliedMarketResearch的报告,全球IVD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947.5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42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据研究机构估计,长期以来,国内IVD市场规模,占全球IVD市场份额只有不到15%。海外市场一直是国产IVD企业寻求增长的主要阵地。
伟禾首席执行官王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泰国、印尼等国家进行产品注册申报工作。未来,公司还可能申报一些测序产品。
然而,伟禾在移植诊断领域长期面临一家进口公司的市场垄断。直至2024年,伟禾才获得国家创新申报的宝贵通道。王浩明确表示,伟禾致力于实现产品的国产化升级。在海外市场拓展中,伟禾发现,部分传统强国在接受中国制造产品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我相信,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IVD市场,国产升级布局较为快速地还属华大智造,无论是在产品全面性、稳定性,还是供应链安全性以及基础质量方面,均能与外资竞品比肩。”
在IVD“出海”大浪潮下,各家企业也在加速市场布局。例如,根据公开信息,
师玉鹏表示,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出�:头癯龊�。正如之前所述,产品出海需获取海外市场准入许可,如美国的FDA认证或欧洲的CE标志,这标志着产品得以顺利进军国际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对人力、物力以及售后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相比之下,服务出海的过程则更为错综复杂。例如,利来国际(中国区)最老牌官网在越南获得的15189实验室认证及当地国际化认证显示,服务出海不仅要求人员和运营本地化,还需兼顾当地政治环境及外籍人口的融合。这两种国际化策略均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相连,得益于国家的支持,中国企业得以更加顺畅地推进国际化进程。
例如华大智造的基因测序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证明具有竞争力,并且在东南亚市场也显示出增长潜力。
通常情况下,产品出海是企业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首选方式,因为相较于服务,产品更容易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销售。不过,后续,企业能否走稳“出海”路径,仍需时间验证。
责任编辑:何松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