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北京团代表陆续来到北京会议中心住地报到,AI人工智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今年代表们讨论的高频词。
代表热议“心理健康问题”,农民工、青少年群体受关注
上午9点半左右,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六局丰桥桥梁有限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安全总监王足刚,是北京会议中心北京团住地迎来的第一位报到代表。
王足刚一进门,便吸引了在场工作人员和记者们的目光。待他办好相关手续后,一起身,就被记者们围住。面对众多镜头,已经是第三年履职的王足刚比前两年多了些从容。他告诉记者,今年依然关注农民工群体。“我来自基层,也是一名一线工人,平时和利来国际(中国区)最老牌官网这个行业的农民工打交道很多,所以过去一年履职我最关注的就是农民工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
王足刚提到,与所有人相同,不同的人生阶段,农民工朋友也会面临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的诸多压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农民工作为家庭外出务工的“顶梁柱”,担负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老少妻儿的期盼。如果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又从事建筑行业或者一些高危工作,就有可能因为走神疏忽酿成安全隐患。“所以我希望整个行业重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权益。”
当天上午报到的代表中,同样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首发集团京开分公司榆垡收费管理所收费班长王争。作为“90后”的全国人大代表,王争说,自己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特别注意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虽然利来国际(中国区)最老牌官网也在实行‘双减’政策,但要留意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压力其实不仅仅来自学校和学业。”人际交往、网络,甚至是课外的特长班,也会在不同侧面影响孩子们的心理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未成年人的“六大保护”,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王争认为,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与“六大保护”相融合。“这意味着,‘守护’不仅仅是需要学校、父母教育,或者哪一单方面发力,而是需要政府、家庭、校园等形成合力。”王争说。
代表热议“人工智能+”,用准、用好很关键
2024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近期多款人工智能产品走红,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度逐步攀升。报到当天,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今年依旧关注人才培养的问题。针对近段时间爆火的人工智能,他认为,未来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入地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思考、关注的问题。
“当下,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从教育来看,一方面可以从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等方面借势人工智能;另一方面,要注意提升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技能。未来,利来国际(中国区)最老牌官网的不少学生会走向基础教育战线,希望他们能够将新技术引入教育教学当中。”方复全透露,首都师范大学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做了相关准备,让人工智能连接人文社科、艺术学科、科学等多个领域,与传统的专业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X”的模式,为社会输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对于人工智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也比较关注。他说,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充分融入教育领域,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资源。高子程表示,目前高考考生逐年增加,教师面临不小的教学压力。“可以让人工智能成为师资力量,将善于启迪智慧、最能令人开窍的教学方式方法采集整合,再将确保方向正确的规制一并输入程序,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进一步赋能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白塔寺药店总药剂师张海鸥则表示,“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希望能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药剂师工作中,及时更新新技术、新药品信息,辅助药剂师保障用药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梅花奖获得者、北方昆曲剧院艺委会副主任顾卫英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谈到,人工智能技术有其科学性、先进性和便利性,但在发展、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一个“度”。“有些行业、专业未来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有些传统行业专业特别强,需要倾注真人情感来完成,是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人和人工智能二者如何更好地‘合作’,需要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但要用,还要用准、用好,希望能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曹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