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表示,从大学教育来看,为使学生更能适应行业发展,学校需要加强与保险机构之间的交流,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出更适配的人才。
例如,中国平安集团近日携手旗下10余家成员公司面向全球高校毕业生展开招聘,提供八大类超2000个岗位,涵盖业务类、投融资类、科技类、产品类、运营类、职能类等多个领域。中国人保的春季招聘岗位地点遍布全国,岗位需求涵盖各专业类别。泰康人寿招聘岗位包括保险营销类、产品精算类、医疗健康类、科技运营类、职能管理类等。
从专业需求来看,险企的招聘覆盖了多个热门专业学科。除了保险、经济、金融、市场营销、精算等与保险业务有直接关系的专业,也有对临床医学、护理学、计算机、法学、心理学、公安侦查等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
“从学校获得的反馈信息看,险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如既懂保险又懂医学,或既懂保险又懂大数据的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记者表示,从学校掌握的情况来看,险企青睐“更专业”“更融合”“更前沿”的人才。其中,“更专业”是指“让学术更学术,让专业更专业”;“更融合”是指“让知识更具联系性和综合性”;“更前沿”是指“注重基础功底,更重视前沿科技底层逻辑”。
值得关注的是,险企不仅对AI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在招聘中也运用了AI技术。
例如,中国平安自主研发的“平安人”招聘系统集成了AI人岗匹配、AI面试、AI谈薪等功能。据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对简历进行关键词匹配,精准识别符合岗位要求的学生。同时,AI面试官可以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语速语调、回答问题的逻辑结构等多方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个性特点等。同时,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中国平安开放了大量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产品运营等岗位。
面对保险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未来又应如何紧密结合行业变化,培养出行业所需的人才?
陈辉表示,传统保险学专业课程设置通常围绕保险行业核心理论、风险管理、精算技术及实务操作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法律意识和行业洞察力。随着AI技术的发展,保险经营逐步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对数据科学、保险科技、健康管理以及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增加。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积极拥抱数字化和AI时代,进一步促进供需匹配。
谢远涛表示,学?苫胂掌笠幌呔、高层管理人员给学生讲述实践课程,学生也可通过教学实践基地或自身实习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好匹配行业需求。